在教琴的生涯中,總是會遇到學生因學校功課壓力太大而停止學琴,不管這理由是否是
最真切的原因,有一個事實無法抹滅,他們已失去對這項學習的樂趣。
說來慚愧,教琴都已十年,我最近才悟出一個道理,在學習上,給予壓力的人並不能是老
師或家長,而要是學生自己本身。我上課時,自認是個囉嗦的媽媽,努力去分析學生拉琴
上的錯誤,並且叮嚀他們:"要好好練琴喔!"。並且在下課與家長聊天時,會請家長在家鼓勵
練琴。
"要好好練琴"這件事情變成了我、學生、家長之間最沈重的壓力,慢慢的,學生開始
失去學習的熱情,家長也落入對小孩生氣無力的漩窩中,而我也開始覺得上課是一件累人
的事情,最後的結果,就是"彼此放手給彼此自由",放棄這樣學習,"尋找更好的下一個"。
最後放棄學習的學習歷程圖(包括我自己身為學生的經驗在內)
但,學一樣才藝如果要進步,花時間練琴是一定必要的,儘管課程再怎麼有趣,但事後
的練習是要進入一個需要專一心神、犧牲其他玩樂的過程時,人的反應通常是逃避
的。要如何讓練習在學生的心目中,不再是一個沈重的負擔,而是像玩FACEBOOK中的
快樂農場及餐廳,愈多時間及心血投入,就可以相對獲得更多收獲及成就感,我相信是很
值得讓老師與家長好好思考的議題。
以我自己為例,十歲開始學習小提琴,當我學習的興趣過了,開始吵著跟媽媽說我不學了,
可是我媽怎樣就是不讓我放棄,直到我國一開始真正發現音樂的有趣,開始有成為音樂人
的夢想,高中時惡補音樂系考試的科目,大學後主修小提琴,經過四年的苦練,完成巡迴
獨奏會的夢想,大學之後毅然決然轉讀戲劇,學習音樂劇在校園中的製作方法,畢業後,
學習數位配樂,讓我作曲的興趣有機會發展。
我自己的音樂學習歷程
這一路看來,我好像轉了幾個不同的學習科目,但其實中心的學習方向還是一樣的,就是
以多類型學習來開發自己在音樂中的潛力,從演奏、作曲、跨領域表演實務到未來我想學
習的現代多媒體創作(實際舞台互動演出,非指單方面的作品呈現),正因為一路上我一
直依循同一個目標找尋相對應的學習刺激,也才有動力使自己在音樂的學習中不間斷。
但我卻做錯一件事,我忘記把這種概念帶到我的小提琴教學上,雖然我也許是個很重
視小提琴基本功養成的老師,卻忘記給學生帶來願景,雖然練琴很重要,但我卻沒有替學
生們設立一個可以看到遠處美景的階梯,尋找多元的學習刺激,讓他們是因自己的慾望,
慢慢爬上學習的高峰,而不是老師與家長的施壓。
如果以類似的模式套入小提琴教學中
對於此,我感到心理很愧咎,也許我的努力放錯了方向,但現今的我,有了此番體悟,決
定要結合自身的經驗,決定以較積極的方式來讓學生知道學習與練習的目的,不管是否是
要學個興趣,還是準備升學,我希望以此學習為他們帶來一個正面的心態與激勵,並
且從此過程中體驗、累積經驗,作為踏往未來成功的基石。
我不僅是以一個教學者的角度,也是以一個學習者的角度來檢討,希望我可以做出些成積
出來,使得學習成為一件美好的事,而不是"勞民傷財"的事。不僅是希望對我的學生與
家長有幫助,也希望對自己往後的學習方法有好的影響。
感謝您花時間看完這篇文章,這僅是我個人的想法,如有不同觀點,也歡迎提供,感謝~。
- Sep 17 Thu 2009 16:31
【小提琴教學】延續學習的壽命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禁止留言